郑双涛老师是外国语学院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视听说课程组负责人。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精神,投身本校在线课程建设,提升教师团队水平,从1月中旬起,借申请《全国高校2020年大学外语教育数字化课题项目》契机,下载了钉钉。在疫情不明朗的情况下及时预测全国网课开展前景,利用假期,邀请2个班级共68名同学提前注册钉钉班级,展开了一轮测试运行。与同学沟通的过程中,郑老师刻苦钻研钉钉教育平台的主要功能,克服技术壁垒,积攒了丰富的实操经验。2月5日,郑老师撰写《网课过渡期师生应急联系方案》上报学院领导,文中倡议:采取课程组形式,教师名下34个班级千名师生率先开展钉钉教育平台试点。同时,把钉钉班级作为学校泛雅平台的网课辅助手段和疫情后期回归正常线下课程前的有效衔接手段。提早规划,未雨绸缪,最大可能减少网课过渡期的阵痛。该方案经冯副院长首肯,批准执行。
2月初时机成熟后,课程组千名师生顺利入驻钉钉。作为系统管理员,郑老师牺牲个人时间,无数个日日夜夜,热心帮助老师们搭建课程框架,建立班级,邀请学生,辅助学生群体熟悉钉钉班级群,教学圈与云课堂,技术工作一肩挑。2月初,牵头成立任务型课程项目组,组织老师在线沟通,协作,开设直播课推广技术,解惑答疑,提升教师团队操作硬实力。网课试运行第一周,在部分教育平台拥堵、网络崩溃、师生体验度差的环境下,视听说课程组果断把重点由泛雅转向钉钉,5位教师名下34个班级全部运行顺畅,师生沟通无障碍,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其后,外国语学院陆续有日语系、英语系共500余名师生加入。 郑老师专门组建了技术交流群,帮助外院教师第一时间解决系统平台问题,为教师在钉钉班级顺利授课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保障。
作为一线教师,郑老师和课程组老师通力合作,发挥每位老师的优点和长处,力争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同时,定期与课程组老师开总结会,提炼升华教学艺术,把实际教学中的得失与经验凝练成智慧。同时,为了追求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郑老师还号召共1212名钉钉班级同学展开课程问卷调查。在了解同学需求和难处的前提下,总结归纳学生意见。与课程组教师开会讨论,调整授课计划。如:考虑到学生网课压力大,课头多,平台多,软件多的现状,首先提出“给师生减负”的口号。具体表现在:(1)号召课程组教师做到同一门课程尽量不超过两个教育平台,尽量优化学生端的体验。把其他课程平台,如:超星泛雅,中国高校慕课平台等一键纳入钉钉教学圈。学生手机一点,就能自动跳转。(2)尽量给学生充足的签到,任务和作业时间。让学生不会由于课业压力大,与其他课程通知任务冲突而错过签到,任务和作业。(3)固定通知时间,杜绝临时、反复、突然性通知。课程组在每一轮授课后定期碰头,然后提前告知学生,班级下一轮授课内容、签到时间与作业任务量。
郑老师名下6个班级是开展比较早的班级,在此基础上,他组织了PBL(问题导向型)和TBL(任务导向型)在线教学模式,通过钉钉发布课程与任务,班级群组直播录播互动,教学圈提交作业,云课堂测试,智能填表投票反馈等形式构建了立体化的在线课堂模式。教学圈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学习热情高。
3月初,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织专家进入钉钉课程组进行一周左后的评估考察,郑老师的视频直播报告,以及撰写的《协作式在线沟通与教学方案》得到专家的肯定与积极评价,“……值得国内其他兄弟院校推广,对教研室协同备课,平行班在线教学设计……有积极参考作用。”
经过老师们的共同经营,短短1个半月的时间,外国语学院就形成了一个强大、融洽、上进的钉钉课程团队。1500多名师生,正在把钉钉在线课堂变成一个集沟通、分享、学习为一体的快乐社区。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