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农科人才培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时间:2020-12-05浏览:10设置

12月3日,新农科建设人才培养年度工作落实情况暨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期检查交流会在图文信息中心102室举行。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及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等参会。教务处处长江敏主持会议。水产与生命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结合工作实际对学院新农科建设一周年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分享;5个立项项目对标各自建设目标,围绕工作进展、阶段性成果、后续建设规划等进行汇报。

学院和项目的汇报集中表现出新农科建设一周年以来,学校、学院、有关专业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目标为引领,以新农科项目申报与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研究、实践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组织开展广泛调查,坚持以标准引领发展。作为教育部水产学科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学校以引领水产类一流专业建设改革为己任,积极开展一流专业认证标准研制。目前已采集33份相关高校水产类专业的基本建设情况及38份水产类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报告,项目组将在农林类专业认证标准(三级)基础上,形成水产类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各专业认证补充标准。其次,学校不断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的原则,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注重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态工程等新技术、新理论的在本专业的应用,凝炼形成了海洋渔业技术与信息工程、远洋渔业系统集成与管理、生态渔业工程与休闲渔业等3个专业方向;深化农科人才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由水产与生命学院牵头,工程学院、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与法律学院等共同参与,积极推进农理、农工、农文、农经融合类课程的开设。水产与生命学院作为“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改革,全面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形成了水产类课程思政案例集。再次,学校坚持多措并举,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海洋科学学院积极探索负责任大国渔业“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三全育人”“大国渔业”教育体制与机制。通过开设新课、出版教材、拍摄宣传片、建设实践育人平台等,引导学生了解、热爱、奉献“大国渔业”。水产与生命学院围绕教学全过程,着力构建以生为本的“专业负责人—课程导师—辅导员-企业导师”协同育人机制;加快与华大基因学院的深度合作,建立“2.5+1.5”合作办学模式的“双一流创新培育班”;成立侧重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卓越水产管理班”和侧重产业服务能力的“卓越全科型水产师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四,学校坚持开放共享,创新资源研发。以“开放、示范、辐射”为目标,开发建设“海洋科学类虚拟仿真管理平台”1个,目前共计立项建设校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项目56项;已建设完成并正式上线应用的26项;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3个。第五,学校推进国际合作,培养卓越人才。依托我国位居世界第一的水产养殖业地位,综合利用全球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海外高水平师资引进、海外优质水产实习基地开拓、水产教育输出、牵头成立水产养殖教育国际联盟、实施水产类学生的联合培养计划、落实“国际渔民”进修培训等,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人才培养体系输出能力和我国水产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更好地完成在建项目、学校层面如何落实新农科建设、如何把新农科项目融入到地方高水平建设项目中去”等问题热烈讨论,建言献策,尤其是对于学校农科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十四五”期间农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供稿:教务处)

返回原图
/